近几年,我国逐渐开始推行各类建筑防震抗震工作,确保群众在地震来临时的安全。北京市地震局召开了《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指南》(GB/T 33744-2017)新闻发布会。这个指南是我国一个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的基础性标准。
这个新标准有3个特点:
一、填补空白
此标准是我国一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标准,填补了我国在场所运行管理方面的空白,对于规范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运行管理工作,大程度的发挥其使用功能,指导民众的疏散安置运动,提高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要作用;
二、抗震支架提醒您
此标准比较符合国情,适用性强。此标准的制定,是在参考了国外的相关避难管理经验的基础上,再结合我国抗震后救援和受灾民众安置工作的实际情况,加上调研了汶川地震、芦山地震中应急避难场所的运行管理工作来进行的。新标准兼顾了‘灾时’和‘平时’,很好体现了防灾减灾救灾“两个坚持三个转变”;
三、这个标准操作性强、任务明确
此标准是按照场所运行管理的不同阶段的顺序编写,条理清晰、任务明确、便于查看。与此同时,还拟定了十余张配套表格,这些表格的设定,对应急避难场所开展的相关登记、统计工作进行了相关规范,为相关工作的检查、监督和今后政府管理部门建立相关信息数据库,分析改进工作提供证据资料奠定了基础。
此标准已于2017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,相信这个管理指南的实施,对我国的防震抗震、地震避难工作都有很大推进作用。虽然我国在防震领域起步较晚,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在大力推广下、宣传地震科普知识、抗震支吊架产品的应用下,我国的抗震事业会奋起直追,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发展。